厦门:实施生态补水工程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全球热闻

来源:人民网 2021-11-05 12:02

厦门市持续加强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,针对辖区内河流短小、雨枯季径流差异大、枯水季节几乎断流等特点,遵循“把水留下来、让水清起来、让水动起来”的思路,统筹规划、分步实施生态补水工程,推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,实现人水和谐共生。

统筹规划,改善水生态环境

按照“再生水厂尾水为主、水库水为辅、外调水为补充、水源连通工程作为应急”的技术路线,厦门市编制完成《厦门市九条溪流生态补水工程规划》和《厦门市雨洪增蓄利用工程规划》,确定全市9条溪流及相关河湖水系生态补水工程布局,逐条流域规划确定水库提升工程、河道闸坝建设和改造工程、溪流水面控制堰坝工程,保障溪流河道生态流量,提升景观效果,改善水生态环境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在实施生态补水工程时,厦门市同步建设安全生态水系,有效提升溪流河道景观,助力美丽乡村建设。同安区埭头溪在实施生态补水基础上,新建、改造11公里绿道,打造滨水缓冲带、水文化节点等,重现水清岸绿美好景象,极大提升了周边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项目带动,实现水体“动”起来、清起来

厦门市拟定“十四五”期间全市生态补水项目26个,其中补水工程16项,配套水量监测工程10项,投资约13.8亿元。

目前,厦门市已建成并通水项目7个,共11处补水口,完成投资9294万元;正在实施的项目7个,总投资3.5亿元,2022年完成投资2.4亿元;2023年计划实施补水项目8个。其中省、市重点项目马銮湾新城雨洪生态补水工程于2022年7月开工,建成后将利用九龙江北溪雨洪淡水资源对新城水源进行补充,实现让马銮湾水体“动”起来、清起来的目标。

全市6个国省控断面Ⅰ~Ⅲ类水质比例100%

2022年,厦门市主要流域6个国省控断面Ⅰ~Ⅲ类水质比例为100%;省控小流域5个考核断面、3个以奖促治断面功能区达标率100%,6个城市黑臭水体均已消除。

其中,翔安区日补水量约13万吨,补水前该区15处考核断面近一半为劣Ⅴ类水质,补水后15处考核断面全部达标,5处升至Ⅲ类,怀远湖1个月内水质即由近黑臭提升至Ⅲ类;同安区埭头溪实施生态补水后各监测断面水质持续达标,河道自净能力和纳污能力显著提升,水质明显好转。

此外,厦门市充分利用污水厂提标改造后的准Ⅳ类尾水保障河道生态流量,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。厦门市2021年中水回用量10075万吨,利用率达23.2%;翔安区2022年再生水补水回用量达11.8万吨/日,其中用于溪流补水约11.1万吨/日。

2022年8月,厦门市集中调度水库汛期弃水向干枯40多年的汀溪水库干渠实施跨区生态补水,累计补水超60万吨,有效提升同安、翔安两区六个镇街水环境质量,满足干渠周边农户的灌溉需要,给水资源长期较为匮乏的东溪流域注入活力。

下一步,厦门市将进一步统筹水资源、水环境、水生态治理,加强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,全力消除黑臭水体,建设健康美丽幸福河湖,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水安全保障。

关键词: 生态环境

上一篇:
下一篇:
为你精选